2025年,我們迎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。八十年光陰流轉,那些鐫刻在民族骨血里的記憶與精神,始終閃耀在華夏兒女心頭。
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,中華民族面臨生存危機。楊靖宇率抗聯以草根樹皮充饑,二十九軍將士揮刀御敵,新四軍在敵后開展游擊戰爭;趙尚志、左權、八女投江、狼牙山五壯士等無數英烈,用生命詮釋民族氣節與家國情懷。
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。這場勝利,是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的——中國軍民傷亡超3500萬人,直接經濟損失超6000億美元。它是中國人民首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的完全勝利,重塑了民族精神坐標,讓擔當、勇氣、團結的精神成為民族血脈基因。
八十年后,硝煙散盡但歷史回響未遠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文物、延安革命紀念館的舊物、天安門廣場的五星紅旗,分別見證著苦難、奮斗與今日的繁榮。從滿目瘡痍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從“兩彈一星”到“嫦娥探月”“天問探火”,中國的發展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。
銘記歷史是為更好走向未來。習近平總書記說:“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,也是最好的清醒劑。”和平年代的我們,應傳承抗戰精神,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事業:科研工作者攻堅克難,駐村書記傾情鄉村振興,援外人員貢獻中國智慧……平凡堅守與不凡擔當,都是對“愛國、奮斗、團結、自強”精神的傳承。
八十年前,先輩證明中國人民不可欺辱;八十年后,我們正創造新時代輝煌。讓我們以勝利80周年為契機,回望來路汲取力量,眺望前路勇擔使命,在抗戰精神指引下,書寫更精彩的時代華章,讓英雄故事流傳,讓祖國永遠昌盛!
(環衛分公司)
撰稿:莊婧嫻
單位負責人:劉元兵
校對:宋思雯
責任編輯:孫小玲